1月
26
天王殿,又稱彌勒殿,是第一重殿,殿內正中供奉著彌勒佛像,左右供奉著四大天王塑像。![]()
大雄寶殿: 釋迦牟尼佛。
![]()
藥師殿: 藥師佛。
![]()
1月
26
最近認識一位美國籍的出家師父,是個很有趣的事情。
特別是他叫我舉起蕃茄汁跟他說話的經驗。
我們約在新竹的一家茶館用英文談論著心經,
師父用英文跟我解釋因果、輪迴這些事情,這都還不稀奇。
有趣的事情在後頭呢!
師父一聽完我跟他提到的個人煩惱的時候,
他索性要我左手提起他剛買的三罐番茄汁,一邊提著,一邊跟他說話。
可想而知,我左手感覺到疲勞的程度,跟時間成了正比。
也懊惱著為何師父要我一邊提著三罐蕃茄汁,一邊跟他說話。
受不了這樣的酸楚,我自行把左手放下,
卻聽到師父跟我說:「 Hold it up, and keep talking to me. 」
聽到這樣的話,心理不免起了疑心,
我手提的那麼酸,為何不讓我放下手上的重物,輕鬆地與他對談?
約莫過了15分鐘,我的左手實在承受不住了,
才聽見師父跟我說:「Now you can put it down.」。
看著我狐疑的臉,師父居然笑了出來。
「你不喜歡提著重物跟我說話,
為何你卻喜歡帶著煩惱來跟我說話,過著你的生活呢?
手酸了,放下就好,對待煩惱,不也是這樣?
或是這些煩惱就像是那些番茄汁一樣,
是你自己用手把它們給舉起來的呢?」
有趣的經驗,對吧?
最近我開始這樣的練習,
一手舉起有重量的東西,一邊想著事情。
手酸了,自然會放下手上的東西,
看看有一天,我會不會也學到,心累了,就把心事給放下來。
我們能很容易的放下有形的重物,
卻很難放下無形的重擔。
執著的人生會讓自己承擔莫需有的重擔。
所以學習放下執著也就在學習人生自在。
資料來自 優仕網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
1月
26
不要人在天堂,錢在銀行~要及時行樂喔!共勉之!
「沒有人每天釣魚、打高爾夫球。如果每天都做這些事,其實是很痛苦的。打高爾夫球、釣魚和旅行之所以快樂,是因為這些事情並非日常之事。」
很多人都有一大堆計劃留到退休後去做,但到了那時候,現在想來快樂的事,屆時已不快樂了。想做就馬上去做,儘管不景氣,這仍是大前研一的諍言。
我說「人生不妨繞路走」,讀者或許不知道什麼是繞路。我就試著從我接觸過的多位經營者的(痛苦)小巧引出我的看法吧!
過去30年間,我至少和一千位經營者共事過。正確的數字我沒算過,但是一年30個人,30年下來應該有這個數目吧。我所謂的經營者,都是社長(總經理)、會長(董事長)等事業成功的企業人士,也都是孜孜矻矻忙著賺錢的人。
這些日本企業領袖多半愛談退休後的生活。有人說想每天打高爾夫球悠悠哉哉的日子,有人想回到面臨瀨戶內海的美麗故鄉天天釣魚,有人想和老妻帶著珍愛的相機環遊世界。有人只希望含飴弄孫、忘掉工作,還有人夢想參加非營利組織(NPO)到東南亞當技術指導,有人甚至想在郊外蓋間房子晴耕雨讀,或是長住澳洲。
他們年老後的夢想五花八門,可謂百人百樣,但只有一點我非常確定: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完成夢想。為什麼呢?
首先,他們熬不到圓滿退休,最近半途失意退職、悄悄過日子的案例尤其多。其中多半是公司裡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狀況,恰巧位在高層的他們,只好引咎辭職。另一個原因是位居高層的時間太久、積勞過度而猝逝。
同樣地,歷任會長、董事會顧問、顧問、最高顧問、監察人等職位,一過了80歲,便被送進老人院的情形也很多。他們在60歲上下時侃侃而談退休後的希望和夢想,但是一過了70歲,卻突然開始想做「終身經營者」,怎麼也不肯退休。
那些能幸運退休的情況又如何呢?好像也有問題。沒有人每天釣魚、打高爾夫球。每天做這些事其實很痛苦。打高爾夫球、釣魚和旅行之所以快樂,是因為這些事情並非日常之事。
每天打高爾夫球得找到球伴,每天和同一個對手打也無趣,況且往往很快就累了。人上了年紀,打球的分數增減也很有限。只有當場地和對手都不同時,才會覺得有趣。每天要做到這樣,似乎很難。
我在美國佛羅里達常看到退休老人打高爾夫球,他們幾乎是為了健康而打、為了防止老人痴呆而打,讓人感覺不到退休前所期待的「樂趣」。
釣魚則更慘。釣到的魚得有人高興吃掉。老夫妻沒那份食慾;老伴每天表現出最大限度的歡喜,其實都是裝出來的。釣魚必須有人樂享成果。如果還是社長任內,因為是偶一為之,擅長逢迎的職員會起鬨作樂,爭相討魚。孫子也會討好說:「爺爺好厲害哦!」
如果住在市區,分送鄰居也皆大歡喜。但是在瀨戶內海的窮村釣魚,和漁夫沒有什麼不同。在只有老人的村子裡每天釣魚,一點也不快樂。本來還有這種夢想的經營者,現在都已打消念頭。童年時釣魚是很快樂,當社長時偶爾去釣魚也很快樂。可是真正退休後天天釣魚,就不是這麼回事了。
那位想環遊世界拍攝照片的人還是繼續旅行,只是不再拍照了。他當副社長時去過南美洲的伊瓜蘇瀑布,拍了一些幻燈片回來,當時是很稀奇。他以「副社長的南美報告」為題,宴請屬下,同時展示攝影成果。
席間讚語不絕:「照相技術真是一流啊!」「哇!我也想去一次看看。」真個是賓主盡歡。他退休後又去尼羅河上游,拍回一些珍貴的照片,但是這回屬下就不捧場了。不是推說有事在忙,就是告罪下週有預算會議或要出差,理由儘管不一樣,總之就是沒人來看。就連孫子若不利誘也不肯來。
結果落得只有和看過實景的老妻一起整理相簿的下場。從此他出門時不再帶沉重的手動照相機,換成用過即丟的即可拍相機了。看來,即使完全實現年老後的夢想,也沒有當初所想的那般快樂。
我的結論只有一句,這輩子都不要說:「我以後要怎樣怎樣……」。我的建議是,如果有「以後」想做的事,現在,沒錯,就請現在去做!
想做的時候正當其時,沒有延後的理由。現在覺得快樂的事,上了年紀以後,不一定覺得快樂。更積極地說,現在就做覺得快樂的事,才能學會年老也覺得快樂的方法,退休後就能成為真正的玩家,快樂地生活。
資料來自 優仕網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
1月
26
【關於】你是否曾經想過,只要升官發財,就可以更快樂?只要兒女有所成就,
能更愉快?在適應了高標準的生活之後,我們又回到原點,不再快樂。
當慾望提高,想擁有的更多,成為永無止境的追逐…。該如何喚醒沉睡的心靈,
提昇自己,讓生命更豐美。
chapter 5:每個負面情緒下,都相連著更多負面訊息,
這些念頭就編織成可怕的故事來嚇唬自己…
小兒子看了警匪追逐的卡通片,晚上輾轉難入眠。他把我叫住,滿臉憂愁的問:
「爸爸!如果壞人把我抓去,關在一間小屋裡怎麼辦?」
我安慰他說:「爸爸會設法營救你,但你要找機會自己逃出來!」
他接著問:「如果壞人把我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,那裡的人都不懂中文和英文怎麼辦?」
我建議他說:「那麼你要到當地的警察局求助,他們會設法幫你找翻譯。」
我乘機教他:「你看到了嗎?你是在自己編故事嚇自己!你可以命令自己停止!」
他照我所說,大聲叫停,然後雙眼輕闔,安然進入夢鄉。
我們不也都像小孩一樣,在編故事嚇自己嗎!前些日子我們全家到外地旅遊,
忙中將信用卡帳單待在身上,把它們交由旅店櫃檯寄出。
當晚新聞報導警告說:在美國身分盜竊的狀況嚴重,每年約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受害。
我開始擔心:「旅店櫃檯可靠嗎?帳單會不會被偷走?信用卡會不會被盜用?
假使真的發生,這可真麻煩!我要把信用卡取消,又要處理許多棘手的信用問題!」越想越多,心情越糟。
我連忙從擔心的漩渦中抽身出來,深入情緒的核心,讓這些念頭都如流水般的逝去,內心又回復平靜。
在每一個負面的情緒之下,都有著相關的負面念頭。這些念頭可以編織成可怕的故事來嚇唬人。
各種情緒念頭與故事都在表層興風作浪,有如颱風肆虐一般,對我們的心裡造成壓力,對身體構成危害。
在這些風暴的裡層有個虛空的中心眼,不為風雨所動,它就是我們的心靈。
當我們坦然的面對情緒,憩身於中心眼裡,仔細的去探索情緒,內心的呢喃停止了,
自編的故事劇本終止了,在短暫的靜默中,我們與心靈相約會。
我每天早晨都要提前到醫院上班,在辦公室裡獨處,闔眼靜坐三十分鐘。
我常把自己想像成崗位上的小哨兵,荷槍實彈,眼觀四面,耳聽八方。
有些時候,我試著把每個浮現的念頭當成靶標,逐一將它擊落。
有些時候,我試著把它們當為飛靶,舉槍瞄準觀察,目送它們消逝在視野之外。
我的雜念逐漸減少,內心感到沉靜。然後思緒清晰,心情愉悅的迎接一天的開始。
在一天之中,每逢鐘錶報時,靜候等待時,感受到壓力時,或是身體疲倦時,
我暫停工作,把念頭排空,來覺察呼吸,放鬆身體。在與心靈相約數分鐘後,
我的腦力得予充電,體力迅速回復,心情保持輕鬆。
心靈有如內心的小哨兵,身負觀察的重責大任。
在壓力下,它警覺我們及早調適應對;在處事上,它提醒我們慈悲寬容待人。
您是否經常擔心害怕,焦慮緊張呢?您是否經常心情低落,暴躁易怒呢?
您是否感到壓力過大,不勝負荷呢?
不妨每日撥冗靜坐,操練內心小哨兵;
別忘放慢腳步,留心哨兵的訊息;
學習適時調節壓力,維護身心的健康。
資料來自 優仕網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